2005年10月27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六版:服务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高科技”连环骗局骗倒吴老板
本报记者 徐晓 通讯员 徐建慧 邱风

  前不久,宁波一家公司的吴老板接到湖北宜昌市金世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业务经理的电话,称他们公司是化工部定点的大型专业厂家,生产的“耐特丝网”是最新科技产品,很有发展前途,公司要在浙江开辟市场,从网上查找到吴老板公司声誉很好,希望能够作为“耐特丝网”在浙江的总经销商。随后,对方寄来了有关资料。
        过了几天,来了温州的一姓陈的养殖户,称要买3000米“耐特丝网”,并假称不要发票价格低一些。随后又有一个自称胜利油田管理局驻金华办事处的李绍彬来看样订货,当即决定订购总价为26万多元的“耐特丝网”1万米。还按合同于当天下午传给吴一张浦江县商业银行的11万元的电汇凭证。见到汇票传真后,吴老板马上和湖北那家企业联系,对方回复尽管产品供不应求,但还是看好浙江市场,先调拨1万米,并要求吴老板按出厂价支付货款。汇出款后,吴老板于三天后欲将一万米的“耐特丝网”发货时,却发现购买者和湖北的那家公司都联系不上了。这时,公司才知道遭遇到了骗子。
  本报提醒,这些骗子往往给所谓的产品戴上高科技产品的帽子,来迷惑、引诱他人上当。骗子作案时使用的固定电话、企业名称在当地114查号台上都能查出,给人一种正当经营的假象。设置的骗局经过周密策划,作案成员有男有女,且有明确分工,作案过程破绽较少。